紅豆在台灣與其他作物如槤霧、高山梨、甜柿、葡萄、香蕉、哈密瓜、小玉西瓜等比較,算是非獲利多的高價值經濟作物,其每分地平均收益約1萬6千元,扣除成本僅約8千元純益,算是不錯的。但因生長期短(約三個月可收成),很得一般農夫青睞。
惟眾所周知一般農民較不易接受新知,遑論自己動手去試驗非傳統種植管理技術,以紅豆而言,目前的種植管理技術事實上還有很大成長空間,譬如很多農民常遭遇到的問題,像同一坵塊豆株為什麼某一處豆株再怎麼施肥,它說不長就是不長,永遠像侏儒一樣?又有的長的半腰高,原因何在?後者在怕倒伏的情況下,如何防倒或抑制其生長,以目前技術這些或多或少可克服,但前者問題似乎一直重複在發生,如能找出一些可行管理技術,增加產量並非不可為。
浸水嚴重豆株長不高
未過度浸水豆株正常生長
紅豆基本上怕淹水,只要浸水超過24小時,就會有所謂敗根的危機,根群不壯,當然地面上植株生長會受影響,植株矮最後其豆莢數也較少且短,又早衰,產量可想而知。經驗告訴我們,紅豆怕浸水敏感期在剛播種發芽到本葉2、3葉的幼苗期,此時期紅豆初始根之根毛正努力旺盛成長,如過度淹水,土壤中水份過多,通氣不良,在缺少氧氣下將使根(尤其細根或根毛)生長停止甚至死亡。 因此,如何改善紅豆種植初期的浸水問題?乃為一重要課題。基本解決之道
一、在整地階段避免耕地高低不平:一般在紅豆播種後都會灌水,一利於種子發芽,二在使土壤濕潤以利萌前除草劑效果,如耕地高低不平,則有的地方浸水嚴重,有的地方淹不到水。經實地觀察,較低處淹水嚴重地方,不是缺株(種子爛掉)就是豆株矮小(根系受傷)。另紅豆在營養生長期需適度灌水以利生長,如耕地高低不平,此時灌水亦會有上述情形,低處浸水嚴重,土壤長時間處於缺氧狀態,不利生長,且容易退肥。
二、施用有益微生物以強壯根群:一般播種紅豆時多會施用化學基肥,發芽時如浸水嚴重,幼根會受基肥釋出物質傷害,此時如能快速施用有益微生物可快速促進開根。但基本之道還是避免耕地高低不平。
根根群強壯開花累累
根叢要勇先固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