處長、管理處各位長官、各位區內事業朋友、各位來賓、分處同仁:大家好
一、 謝謝處長恩准讓我的公務生涯可以劃下一個非常圓的句點,雖然權力很迷人,但能讓下台的背影漂亮的時候下台,我想這需要有點智慧。有人會問我為什麼這麼早退休?
處長、管理處各位長官、各位區內事業朋友、各位來賓、分處同仁:大家好
一、 謝謝處長恩准讓我的公務生涯可以劃下一個非常圓的句點,雖然權力很迷人,但能讓下台的背影漂亮的時候下台,我想這需要有點智慧。有人會問我為什麼這麼早退休?
屏東農民對一期稻作施肥一般都不會手軟,為的是讓水稻分蘖多以求獲得高收穫量。而在此當中農民就必須付出代價,首先是造成土壤酸化,中興楊秋忠博士就說,土壤太酸許多養份有效性低,而有明顯之病害,若能改善土壤酸性則可增加抗病能力,例如施用石灰、爐渣、矽酸鹽類等不只改善土壤酸性,又增加鈣、鎂、矽等養分,作物抗病性即有增強之效。農改場在葉稻熱病發生時會建議田間需有水,主要作用在水中含有矽,可以幫忙水稻產生抗體。因此,在水稻田施用含矽的肥料對抵抗葉稻熱病真菌入侵應有很大幫助,惟應事先施用。
葉稻熱病為什麼會發生,依個人長期觀察,多是發生在氮肥過量的稻田,目前還有很多老農民很喜歡用尿素作基肥,另在追肥時採施硫酸銨之類氮肥,氮肥過量作物細胞璧變薄弱易發生病害,在穀類則莖部與葉片長弱除易導致倒伏外,一碰到天氣變化無常,葉稻熱病就發生了。如果採農委會農改場所推廣合理化施肥,相信水稻不太容易發生葉稻熱病。惟很多農民因需誇耀他的水稻每分地濕谷收2300斤甚至2500斤(一般在2000斤左右),且認為水稻不罹患稻熱病,收成不會好。但很多農民並沒去計算當得了葉稻熱病後需增施幾次農藥,需補施多少肥料,才有辦法救起,屆時成熟期又拖長,且谷粒成熟不一致,加以碰到雨季強割,造成很多青粒夾雜其中,所以,中間糧商有句話「屏東稻谷(畟仔)統青」,不是台灣米魯統青。最後因品質不好谷價下跌,當然會得不償失,台灣有句俚語「闊耕窄收」。